一、著名历史著作?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主要有:
1.
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
2.
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和…
3.
典志体史书——《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等等。
4.
纪事本末体史书——《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
二、历史重要著作?
《离骚》–战国,屈原史记–汉朝,司马迁论衡–东汉,王充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兰亭序–东晋,王羲之九章算术–没有作者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孙子兵法–战国,孙武
三、伊丽莎白的历史著作?
伊丽莎白·艾略特
伊丽莎白·艾略特,杰出的演说家、作家。
中文名
伊丽莎白·艾略特
职业
演说家、作家
主要成就
出版多部著作
代表作品
《穿越荣耀之门》
1956年,五名立志将福音传播到丛林深处的传教士,放弃了舒适和平的生活,冒险深入厄瓜多尔原始丛林,希望向印第安士著部落奥卡人宣讲福音。不幸的是,他们刚踏上部落的领地,就遇难身亡。虽然他们手中有枪,却始终未扣动扳机……伊丽莎白·艾略特正是这五位传教士其中一个吉姆·艾略特的遗孀,在丈夫遇难后几许月,她将五个人的传奇故事写成《穿越荣耀之门》出版。此后,伊丽莎白·艾略特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著作,多篇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
四、先秦历史散文著作?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五、法学著作读后感3000
法学著作读后感3000
法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深厚的学说基础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法律学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学著作涌现出来,这些著作不仅丰盛了法学的研究内容,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了很大的思索和启发。在我最近的一次法学著作阅读中,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研究》的著作,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深入探讨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
《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研究》这本著作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法学的提高动向和前沿难题,涵盖了法律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以及法律技术学等多个领域。该著作以体系化的方式呈现了当前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法学脉络的视角。
其中,我特别被著作中关于法律技术学的阐述所吸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法律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著作提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法学研究和操作中的应用,探讨了数字时代下法律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与时俱进,与科技提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启发思索与研究路线选择
阅读《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研究》不仅让我了解到法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思索和启示。著作中涉及的多个研究领域和难题给了我很多研究路线选择的借鉴。从法律哲学中提取出法律制度的逻辑结构、从法社会学角度研究法治文化的传承等,这些都是我可以深入探究的领域。
著作中的案例分析和学说阐述也为我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维权案例的剖析和分析。著作通过研究不同案例中的法律适用和维权策略,揭示了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的影响和挑战。这对于我以后从事公益法律服务职业非常有启发。
对未来法学研究的展望
《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研究》通过体系综述法学研究的提高脉络和前沿难题,展望了未来法学研究的路线和重点。结合我的阅读体验和个人思索,我认为未来法学研究应该注重下面内容几许方面:
- 跨学科研究:法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密切相关。未来的法学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学说和技巧,丰盛法学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法律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法学研究也应该积极融入数字化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人权保护在法学领域的重要性。未来的法学研究应该找到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平衡点。
- 重视社会操作与法学教育:法学的研究不能脱离社会操作,法学教育也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未来的法学研究应注重社会操作的参与和法学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扎实学说基础和创造操作能力的法学专业人才。
《法学提高与前沿难题研究》这本著作是一本想法深刻、内容丰盛的法学读物。无论是对于法学研究者还是法学爱慕者,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类似的法学著作问世,丰盛法学研究的内容,推动法学领域的提高。
六、历史纪实性著作定义?
它是一种文学概念,而非台定的一种文体模式。它包含了各种纪实性叙事文体。如报告文学,传纪文学记是小说,随笔g等。
七、泰戈尔著作家的读后感?
喜欢泰戈尔的诗,除去尘世的浮华与喧嚣,没有半点杂质,单纯地如同婴儿,又如雨后的天与空气,清新、天然。
飞鸟、夏花、落叶、日月星辰……它们在泰戈尔的诗中演绎着另一种精妙。绿叶的生死,是旋风的飞转;荷叶上滚动的晶莹小露珠,而湖水则是荷下的大露珠;箭离弦时获得了自在,也促成了弓的自在;树木的根是地下的枝,而枝则是空中的跟……在泰戈尔笔下,万物化为一体,他一直坚信“宇宙和个人的灵魂中有一大调和”。品完诗后,才晓此“调和”所谓“爱”。
没有了爱,道路再熙攘,也只有落寞;全球再多彩,也只是空白。
“乌云被光明亲吻,便成了天上的花。”
“绿叶恋爱时便成了花朵,花儿仰慕时便成了果实。”
为着这些,泰戈尔努力地爱这个全球。当面对黑暗政治和殖民野心,他看见了下层社会大众生活的艰难,他看到祖国人民正在任人宰割,他心痛,他无奈,于是写下小说《沉船》。并不只是为了劝善禁恶,更是宣扬一种以道德、以博爱救世的想法。泰戈尔并不沉沦,他要用自己的文字,向大众带去希望。“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爱是真理,而真理是不怕失败的,爱可以改变一切。
相比于泰戈尔而言,伟大的画家梵高也同样深爱着全球,对全球抱着极大地热诚与希望。但当全球一次次令他失望,当他得不到别人的领悟时,他选择了自杀。而泰戈尔也深爱着全球,但他的爱是一种包容,一种容忍。快乐,他高兴地接受;痛苦,他从容地对待。他选择了永远微笑地面对全球,不由于曾经的光明,而拒绝现在的黑暗;不由于世间黑暗,而拒绝微笑。病痛死亡,一次次夺不走的是爱。沧海桑田,永远改变不了的是爱的诠释。也正由于这样,泰戈尔才能以一种承载万爱的心面对一切痛楚。
用爱点亮人生,用爱温暖人生。让爱照亮人生的征途,纵使会有无边的黑暗,当寂寞袭来时,我会用爱踏浪孤独,冲破黑暗,驶向属于我的彼岸。
八、资治通鉴是著名历史著作?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民族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觉悟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觉悟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刻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体系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九、郭沫若主要历史著作有何?
简介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想法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进修,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民族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职业,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灵魂,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体系进修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十、阜阳历史名人著作?
戴厚英的《人,啊人》,是南照人